专家聚汨罗,研讨之外再话端午忆屈原
6月10日,端午节当天,数十位全国、省知名端午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及屈学专家、本地端午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齐聚汨罗,深入研讨端午文化传承与中华文明。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原分党组书记、秘书长邱运华
“汨罗因为有了屈原,有了端午,它在文化传承中具有很突出的位置。屈原和端午是汨罗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珍视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学艺术的精神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体,所以汨罗的文化符号是在这些因素中建构起来的,汨罗所特有的文化要素和我们中华民族所弘扬的所强调的要素高度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在汨罗过端午节的重要原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原分党组书记、秘书长邱运华认为,在汨罗举行端午文化传承和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非常有意义。
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
“在汨罗过端午节,我觉得比别的地方过端午节更有意义。”在汨罗过端午,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建中很高兴,他认为:“端午节赋予爱国主义的一种情操和精神,爱国主义的这种情怀就是在汨罗产生的。汨罗在传承端午节的习俗、端午文化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更加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今年是第三次来到汨罗。他感受到汨罗的端午节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过节的形式也越来越时尚化和时代化。他认为:“端午文化本身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和包容性。汨罗要继续充分挖掘与端午文化有关的元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
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民协主席、吉首大学教授田茂军
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民协主席、吉首大学教授田茂军认为:“屈原文化是端午文化的重要的内在精神,端午文化肯定不是仅仅靠外在的传统民俗活动来传承,更重要的是弘扬继承屈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人民情怀。我们当代人肯定要以民族的利益为根本,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把屈原的爱国精神落到实处,弘扬并传承。
湖南省屈原学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副院长吕双伟
湖南省屈原学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副院长吕双伟认为:“屈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精神图腾,更是湖湘儿女崇拜的精神偶像,他以湖湘为归宿,便成为了湖湘的一份子,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因子。屈原的忠于家国、特立独行、经世致用,这几种精神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湖湘文士,也深刻影响了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心忧天下,砥砺前行,为湖湘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秭归县屈原纪念馆副研究员付珺
秭归县屈原纪念馆副研究员付珺认为汨罗在端午文化传承上面,为全人类弘扬屈原精神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历经千年,汨罗江畔形成了独具地域性的端午习俗文化。我希望汨罗能够把这些端午习俗的活动,真正在创新中发展,让老百姓都能参与其中,让所有的群众都能真正感受到屈原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