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流域“非遗”档案展在岳阳市
档案馆开展
“五里采茶十里香,看哒栽茶绿成行……”省级非遗平江民歌的第九代传承人胡淼森在岳阳市档案馆深情演唱的平江民歌,博得现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为庆祝第十五个“国际档案日”,岳阳市档案馆于6月6日推出了“非遗流韵蓝墨增辉”汨罗江流域非遗档案展。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余友安和协助办展的五个县市区档案馆负责人,共同为展览揭幕。
展览现场,不但能够听到原汁原味的平江民歌,品尝正宗的汨罗长乐甜酒和平江酱干,还能观赏精心展出的20个最具代表的非遗项目,级别囊括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主题包罗传统民俗、技艺、戏剧、音乐等多个类别。
汨罗江是我市的“母亲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一,不仅地域广阔,而且风景优美、历史悠久、风情独特,特别是文风荡漾,是有名的“文化之江”“思想之江”,故被著名诗人余光中称为“蓝墨水的上游”。在全市各个级别的“非遗”名录中,半数以上均出自汨罗江流域。自2021年开始,岳阳市档案馆牵头,联合汨罗江流域的平江县、汨罗市、岳阳县、湘阴县和屈原管理区5个县市区档案馆,启动汨罗江流域档案建设,全力推进“五个一”工作,即征集一批档案,建好一个目录库,研究一批课题,办好一个展览,编辑一本专著。此次“非遗”展览,就是“五个一”成果中最先和大家见面的成果。
文化传承,档案先行。余友安表示,后续还将以档案为凭,深挖岳阳的名山、名水、名湖、名园、名屋场等文化资源,用档案卷帙展陈家园风貌、展现故土风情、展示历史遗存,彰显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与蓬勃活力,为岳阳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铸魂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