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龙舟 风味香粽文化端午 ..
在湖南汨罗,许桂生出生于“龙舟世家”,从业已经43年。这会儿,他正在自己的厂子里,手工制作一艘传统龙舟。

组船后,工匠会将桐油石灰和苎麻一起抹进船的细缝里,芦麻遇水膨胀,而桐油石灰干燥以后比石头更硬,能防止渗水,划的时候船就不会晃动。

这个过程叫“捻缝”,是古老的传统工艺,也只能用手工完成。通过这些细致工艺造出的龙舟轻巧平稳,不进水不变形,使用20多年,依然能够“乘风破浪”。

2021年,许桂生制造了近150条龙舟,销售额达300余万元。目前,汨罗共有龙舟制造企业二十余家,年产值达1.2亿元以上。

说到端午龙舟,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探访,那就是广东省中山市的港口镇,在这里,龙舟不叫龙舟,而叫“龙艇”。

在过去,当地人无论是劳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船艇。当地百姓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制作龙艇的传统技艺。

罗志明是港口龙艇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十几岁起就跟随父亲学做艇,父子俩打造的各类龙艇已经有6000多艘。

随着交通日益完善,百姓不再依赖船艇运输和出行。港口龙艇又作为一种承载了记忆的工艺品走入了市场。

从一种古朴的交通工具,到一门代代相传的手艺,再到一项入选了中山市市级非遗名录的民俗文化,港口龙艇穿梭百年,历久弥新。
每到端午佳节,除了感受龙舟文化之外,吃上一个香甜的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说到这儿,咱们先到湖南省汨罗市尝尝传统的手工粽子。

2009年9月,以粽子制作为主要习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遗名录。
周本茂是汨罗粽子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一,临近端午,正是厂里最繁忙的时候。
做出好粽子,首先要用本地产的三粒寸糯米,米粒细长,糯性十足。
为了保证汨罗粽子的原料都来自汨罗,当地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已建成5.6万亩的糯稻种植基地。
现在,汨罗粽子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今年的总产量有望超过3000吨,总产值将达到1.5亿元。
品尝过汨罗原汁原味的端午味道,我们再把视线聚焦到广东中山港口镇。端午节吃芦兜粽,是中山人由来已久的传统。
中山人包粽子选用的芦兜叶,既有植物的清香,又有清热祛湿的功效。
像陈石连这样的熟手师傅,一小时能包大约100个粽子。经过13个小时的古法煨制,硕大饱满的芦兜粽才能熟透,让植物清香和食材的味道充分融合。
在端午节期间,芦兜粽能给餐厅增加约30万元的营业额。依靠代代相传的手艺,二十多年间,这家餐厅从街边小店发展成四层楼的大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