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汉学家罗福林携妻子马兰抵达汨罗。

屈原纪念馆老馆长、汨罗屈学研究专家刘石林老先生已是第18次参加中国屈原学会年会。作为中国屈原学会理事的他,也是全国唯一一名参加了第1届至第18届年会的学者。“1988年,第三届年会就曾在汨罗举办,那时,无论是接待还是学术讨论、实地考察等方面,汨罗都做的很成功。如今,第十八届年会再次花落汨罗,这是汨罗一个大好的契机,也是为明年更大规模的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练兵’,我感到无比自豪与激动,也充满了期待!”

屈原学会会长方铭来汨罗已不下10次,在他眼中,屈原学会年会在汨罗举办意义非凡。

“屈学年会时隔31年再次回到汨罗,这可以让屈学研究者们更加密切的感受屈原的气息和精神,促进屈原文化和精神更加发扬光大。”方铭说,屈原是中国极其重要的一个文化符号,汨罗作为屈原最后生活过的地方,承载了很多后人对屈原精神的眺望。
方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年会的举办,让屈原与汨罗有一个更密切的联系,让汨罗在弘扬屈原文化、传承屈原精神上走在全国前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屈原学会理事谢君是一名古代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楚辞学、先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研究。“屈原是汨罗文化的一张名片,研究屈原在汨罗的事迹是我现在正在进行的一个课题。”谢君说,“我是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来与各位屈学学者进行交流的,希望能够通过交流进一步促进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同时更好的传播、发扬屈原精神。”

国际言语文学会会长、文学博士姜锡瑾是此次受邀前来参加屈学年会的韩国学者之一,此次来到端午文化源头汨罗,姜锡瑾直言非常荣幸。
姜锡瑾说,”屈原文化对韩国古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离骚》是韩国古代文学研究学者的必读作品。我们这次前来,就是想从研究屈原、楚辞、端午民俗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通过更多的研究成果促进屈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