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安是湖南省屈原学会、汨罗市屈原学会会员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国学。“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国学中关于楚辞诵读方面的教材十分欠缺,因此我开始接触屈原文化,了解楚辞。我认为,屈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上的精神与人文特征,学习与推广屈原文化的关键在于对屈原作品的诵读与研究。”骆安表示,这次的活动,聚集了许多全国有影响力的屈学专家,她带着学习的心态来,非常期待能有所收获。

因为屈原,湖北秭归县与汨罗结下不解之缘。
秭归县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秦晓梅这是第五次来到汨罗参加屈原文化有关活动了,“来到这里像回家了一样!”
秦晓梅觉得这些年汨罗的变化很大,屈子文化园建设得让人感觉很震撼。她希望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对屈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来汨罗,但梦里来了很多次。屈原,是他精神上的直系祖先。汨罗江是屈原的归宿,也是所有诗人的起点,是诗歌的源头所在地。他曾创作了许多跟屈原有关的作品。这次来汨罗前,他也已创作了一篇与屈原有关的作品,这次采风,他希望能衔接上大地的地气,汨罗江的水气,让初稿更加完善、丰富起来。

1983年,杨炼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1987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1988 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一年,其后,开始了他的世界性写作生涯。

杨炼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他迄今共出版中文诗集十一种、散文集二种、与一部文论集。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其代表作长诗和组诗《YI》、《大海停止之处》、《同心圆》、《叙事诗》等,通过精心结构诗学空间,追问人生困境并追求思想深度。杨炼作品被评论为“像麦克迪尔米德遇见了里尔克,还有一把出鞘的武士刀!”,也被誉为世界上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杨炼和英国诗人William N Herbert等共同主编的英译当代中文诗选《玉梯》(Bloodaxe Book,2012),为在英语世界确立当代中文诗思想和艺术标准的突破性作品,全书360页,构成一幅深入当代中国文化的“思想地图”。 2013年,同样由杨炼和William N Herbert主编的中英诗人互译诗选《大海的第三岸》,由英国Shearsman出版社和中国华东师大出版社联合出版。
2014年,杨炼获得意大利著名的卡普里国际诗歌奖(The International Capri Prize 2014)。2013年,杨炼的《同心圆三部曲》获得中国首届“天铎”长诗奖。2012年,杨炼获得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任评审团主席的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Nonin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Prize 2012)。1999年,杨炼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杨炼于2008年和2011年两次以最高票当选为国际笔会理事。

杨炼为德国柏林“超前研究”中心(Wissenschaftskolleg zu Berlin) 2102 / 2013年度学者奖金获得者,并于2013年受邀成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和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2014年,杨炼受邀成为扬州大学客座教授和汕头大学驻校作家暨讲座教授。2013年,杨炼获邀成为挪威文学暨自由表达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