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汨罗市与全国各地一样,各种群众性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繁荣地方群众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汨罗市京剧票友协会就是汨罗群文艺苑中一朵芬芳馥郁的鲜花。他们二十年,在传承和弘扬国粹,活跃地方群文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

一、克服困难,坚持活动
市京协成立于1997年,成立之初只有十来个人。由于他们酷爱京剧,一心想让国粹在汨罗市得到普及及传承,发扬光大。首先以“自娱自乐”为指导思想,利用双休日学唱传统京剧唱段,在票房中领略京剧艺术的委婉儒雅和博大精深。十多年来,因票房一直无固定场地,只得多次变更地址,先后在公安局、工商局、劳动大厦、税务局、烟草局,甚至票友家中进行双休练唱活动。练唱场地尽管没有保障,但票房领导总是千方百计好言求助相关单位给予支持。最后,在市文化馆领导的重视下,终于腾出会议室作为市京剧票友协会固定的排练场所,市京剧票友协会无固定场所的困难得到解决,从而使京协活动一直坚持到今天。

二、建立支部,不忘初心
2013年,在市文联、市文化局、民政局的指导下,京协正式建立了党支部。由支部牵头组织党员和协会骨干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大家认识到京剧协会虽然是一个自发的民间社团组织,但同样担负着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责任。京剧票友协会不能封闭在票房之中自我陶醉,而应该配合市委决议,为建设生态文化活力汨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多次党员学习和票友会议讨论中,支部广泛收集大家的建议,提出“顺应时代发展,走出票房,文艺为民”的创新思路,改变原来仅仅陶醉于名家传统的唱段的单纯学唱思想,增加了现代京剧选段、京歌、红歌、花鼓戏唱段等内容。近几年来,市京剧票友协会又自筹资金,聘请戏剧老师排练了京歌演唱《我是中国人》、《中国脊梁》,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联唱,还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唱段以及红歌联唱《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花鼓戏片段搬上了舞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三、多种渠道,服务社会
为了走出票房,将文艺表演服务于社会,市京剧票友协会采取了三种不同渠道向群众推介自己。
一是主动参加文化服务者行列。他们与家人志愿者一起到农村社区去,为敬老院、农村老年协会群众演出,既为老年人送去了他们喜爱的文艺演出,又把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带到了城乡。市京剧票友协会先后在川山、大荆、新市、桃林等乡镇以及湘阴等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演出。
二是参加有关单位和年终总结联欢活动。近几年曾参加了国税局、汨罗镇和华瑞大酒店等单位的联欢活动,为单位职工文化活动加油鼓劲,受到各单位领导和职工的欢迎,促进了单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积极参加群文系统组织的文艺演唱活动。在市文化馆的指导和组织下,曾参加过省、地、市文艺演唱比赛多次。近几年京协又曾获得“全国体彩杯文艺演出三等奖”、“欢乐潇湘岳阳赛区一等奖”、“2019中华颂·文化行”群众文艺歌舞比赛岳阳赛区小组赛第一名等。

四、维护京协,无私奉献
市京剧票友协会之所以二十年来在一缺经费二缺场地的重重困难中能够坚持活动,并且在弘扬国粹,活跃群文方面作出一定的成绩,其主要原因在于有一批热爱京剧艺术,为之无私奉献的铁杆票友。在几十年票友活动中,不少票友以京协为家,为自己的单位,主动解决协会活动中的一个个难题。组织演唱活动缺经费,不少票友主动联系赞助单位,争取个人捐助;演出折子戏无钱购置服装,饰演者自掏腰包,让彩唱漂亮全台;一时无场地练唱,票友自己腾出私房接待大家排练;下乡演出缺少交通工具,票友将私家车开来运演员、运乐器。肺癌过世的袁亮国票友,兢兢业业为协会后勤服务,在离世前还奔赴岳阳参加现代京剧联唱,将生命的最后绝唱奉献在了弘扬国粹的舞台上。
在这些铁杆票友的良好影响下,市京协全体票友团结一致,个个凭着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信念,决心不断学习表演技巧,不断超越自我,为汨罗市京剧票友协会的未来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心血和力量。
(文/毛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