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国庆、中秋节,汨罗新市古镇的汨罗江畔,一座座宝塔红光闪动,火光升腾,越烧越旺,先是烧红了宝塔,继而映红了江水,最后连天空也映红了。市民、游客涌至江边争相观赏,围绕宝塔,踏着古乐跳起围塔舞,将“我们的节日·中秋”2020年新市镇第四届中秋烧宝塔民间文化旅游节推向高潮。
烧宝塔,祭河神,放河灯,猜灯谜,唱老戏……新市老街的夜,那么美,那么长,古镇成了欢乐的海洋。

火树银花不夜天
新市“中秋烧宝塔”是一项原始、古朴的民间祭祀活动。每年中秋节,古镇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床,杀鸡鸭、买猪肉、做米果。烧宝塔活动一般从下午开始,由有活动能力的人组织,召集一些小孩准备材料。先是把几块土砖摆成一个圆形,两块土砖之间各架上一块红砖,将塔的基身堆好。随后堆瓦片,直到堆至塔顶,再在宝塔里放一颗银珠。当明月冉冉升起,古镇的男女老少就敲锣打鼓一齐来到江边,举行神秘的祭塔仪式。在一阵鞭炮和鼓乐声中,将塔内柴火点燃,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围着熊熊燃烧的宝塔边跳边唱:“砌宝塔,过中秋,街坊里手把塔修;烧宝塔,火如篝,水旱病魔塔中丢;打塔子,祭江流,叩谢神明降福寿。”烧塔时,先要向塔底土砖留下的“火门”里面放柴。当整个塔身被烧成“红塔”,大家将不再往里添柴,只留一些残余的火苗。直至月亮西沉,塔火渐渐熄灭,大家一齐动手把塔打倒,方尽兴而归。

烧宝塔祭河神仪式
据已故的张丙煌老人撰写的《新市街史志》遗稿中记述,新市烧宝塔习俗起源于元末明初。当时的新市街,因“鞑子”的残暴统治,不少人家破人亡,到处是断垣残壁,一片荒凉。人们不愿忍受“鞑子”的残酷统治,在古镇徐家码头一名叫徐亮的年轻人带领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当地“鞑子”的统治。为庆祝胜利,大家从废墟中捡来砖头瓦片,在汨罗江边堆砌成一座约五尺高的宝塔,将人们切齿痛恨的“甲主”的骨骸捆上干柴,浇上火油,塞入宝塔中。等宝塔烧红后,大家一齐动手打塔,发泄人们对“鞑子”的仇恨。
民国以来,新市烧宝塔灭“鞑子”的历史含义已逐渐淡薄,人们将烧宝塔视为祭河神、求财喜的祝福活动。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古镇人逐渐富裕起来,中秋烧宝塔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宝塔愈建愈高,烧塔的同时还伴有放河灯、猜灯谜、唱老戏等民俗活动,其内容更加丰富,气氛更加热烈,已成为古镇人民群众共享的一次文化盛宴。
这次文化旅游节不仅是一个推广民俗文化的平台,也是新市古镇向外招商推介的重要桥梁和机遇。近年来,新市镇紧紧围绕“建设更高品质生态文化活力汨罗”的目标,以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为突破,持续挖掘“中秋烧宝塔”等传承文化资源,加速推进新市古镇建设,充分展示江南水韵文化的原生态码头、洞庭湖流域古民宿街区,将新市古镇打造成慢城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