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长乐先民孕育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长乐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以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人。先后荣获“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重点中心镇”“湖湘文化特色古镇”“湖南特色旅游名镇”“湖南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特色产业小镇”等称号。近年来,长乐深挖非遗特色资源,聚力文旅融合发展,始终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极力讲好长乐故事。如今,“走古街,看故事,品甜酒,玩滑翔”,已成为长乐文旅小镇建设一张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长乐万人闹元宵(乡下老记摄)
一、演活一台戏,用“老故事”释放“新活力”
打响品牌以放大“名气”。每年正月,长乐都会上演盛大的“故事会”竞赛,全镇人民自觉分为上市街、下市街两大阵营,通过一来一往对垒,比知识、比智慧、比趣味、比技艺、比数量,表现爱憎与忠奸,传递友谊与祝福,祈求吉祥与和平。因为“比”使故事会有了生命,有了传承,有了发展,因为“比”使故事会的影响力不断放大,美誉度不断提升,2011年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节会以积聚“财气”。2006年以来,长乐先后建成故事民俗馆、博物馆、传习所等基地,牵头成立湖南抬阁故事联盟,成功承办第一、第二届湖南抬阁故事文化节、7届长乐民间文化旅游节。每年的抬阁故事文化节均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创造直接收入近1000万元,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精心传承以提升“人气”。长乐高度重视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组织举办传承人培训活动,动员全镇人员参加学习,从娃娃抓起,从千家万户抓起,开办各种“传习班”,精心培育“接班人”。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非遗成果展览等活动,讲好非遗故事,普及非遗文化,培养故事人才,壮大传承队伍,充分展现了长乐人民的文化自觉,坚定了故事人的文化自信,真正做到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古法甜酒酿造(刘湘卫摄)
二、酿甜一坛酒,用“小资源”打造“大产业”
长乐甜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制作工艺被评为岳阳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千余年来,长乐甜酒承载着一个孝文化故事,支撑着万千百姓的生计,蕴含着良好祝愿,长乐甜酒甜甜蜜蜜、长长久久,因此长乐也称为甜蜜之乡,甜酒也喻为“甜蜜之源”。
推动集群发展,在经济中产生更大的回报。引进市场力量,引入民间智慧,发展甜酒加工企业及作坊130多家,打造“长乐情”“长乐街”“一碗陈记”等知名品牌,甜酒销售额逐年攀升。
推行体验项目,在旅客中唤来更多的回头。在长乐麻石古街建立甜酒文化馆、甜酒制作体验基地,将甜酒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口味品尝等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游客在畅游古镇之余,参观一下甜酒文化馆,体验一次甜酒制作,畅饮一碗长乐甜酒,品味一趟甜蜜之旅,做到“乘兴而来、载兴而归”。
融合文化基因,在内涵中增加更甜的回味。举办《甜酒谣》回家巡演暨长乐甜酒文化节,举办长乐甜酒广告宣传用语全国征集大赛、长乐甜酒诗词联文征集大赛等,让沉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过来”“火起来”,做到“雅俗共赏”:以“雅”,争文化影响、争品牌形象,以“俗”,争市场份额、争经济效益。

长乐故事小镇规划图
三、建好一座镇,用“洋办法”传承“土文化”
发展手作甜酒文旅区、抬阁非遗体验区、生态休闲产游区、甜酒良品提升区、田园汨水活力区5大产业集群地,打造中部地区最具品位的特色小镇,努力将长乐甜酒打造成中国甜酒溢价第一品牌、醪糟甜酒产业第一高地,将抬阁故事会打造成全域旅游新增长极、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主标杆。将长乐打造成有酒有故事,闻着向往,来着依恋,居者自豪的特色小镇,实现文化复兴、产业革兴、乡村振兴,成为跨越千年的甜蜜产业小镇、古今穿越的东方狂欢小镇。
把“时尚的元素”用活。以古法手工酿制塑造高品质形象,打造长乐酿酒大师的手作匠人IP,抢占行业高地。以网红带货、线上销售等方式,开拓更大市场。以巴西狂欢节、日本阿波舞节为“参照物”,推动“故事会”情景剧演出常态化,打造全域联动的旅游模式。
把“联姻的力量”用足。与高校、科研单位等机构合作,提质改造甜酒保鲜灭菌技术,打破储运瓶颈。在酒曲、甜米酒、糯稻米的基础上衍生甜酒果冻、酒心巧克力、米乳等产品,拓展产品空间。推出“故事会+”产业,依托智峰山、汨罗江,打造田园汨水活力区,让长乐文化产业“长大、长壮、长美”。
把“外国的粉丝”用好。2019年8月8日,按岳阳市文旅广电局要求,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0对国际情侣,走进“甜蜜之乡”长乐镇,坐采莲船,饮红糖茶,品长乐甜酒,欢度中国“情人节”,开启中式的浪漫之旅,谱写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文旅融合新篇章,助推我们的“故事”“甜酒”等非物质遗产跨越国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