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说

起源与演变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最终被流放江南,定居汨罗。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都郢都,屈原深感复国无望,又不愿做亡国奴,遂在这一年的五月五日含恨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据考证,屈原在汨罗一住九年,朝与渔父驾舟撒网捕鱼,日随农夫荷锄躬耕田垅,夜伴妇孺耆宿畅言灯下,与乡民们水乳交融,深得乡民爱戴。在汨罗期间,他完成了光辉著作《离骚》、《天问》、《九歌》及《九章》中部分篇章的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在民间留下了众多的关于屈原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2009年2月,屈原传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传承人刘石林在“BMW中国文化之旅·湖南非遗探访”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讲坛上进行屈原传说讲习。.jpg

 

主要内容与形式

 

屈原在汨罗的传说按照内容可分为:一是屈原生前的传说:如“古罗城内望郢城”、“南阳庙”、“月亮光光”等,反映了屈原与百姓鱼水般的关系。“玉水清清好濯缨”、“独醒亭内诉衷情”、“一卷《离骚》山鬼哭”等反映了屈原独立不迁,洁身自好,忧国忧民,感天地泣鬼神的精神;二是与屈原有关的地名的传说:如“天降玉笥以名山”、“黄狗恋坡殉主人”等,反映了后人对屈原的怀念;三是有关龙舟和端午民俗的传说:如“汨罗龙舟凤尾的由来”、“棕子为何用五彩丝系缚”、“阴龙船”、“汨罗江上水倒流”等,反映人们抢救屈原,为保屈原遗体完整的急迫心情和决心;四是有关女媭的传说:如“望爷墩上望父归”、“绣花墩上描父容”、“剪刀池畔殉父情”、“九子不能葬父,一女打金冠”、“女媭兜土葬爷坟”等,虽然说的是女媭对父亲屈原的怀念,也折射出人们对于屈原的爱戴。五是有关凭吊和祭祀屈原的传说:如“汨罗江畔招诗魂”、“至今无草长江潭”等,说的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景差及司马迁亲临汨罗凭吊屈原的事。这些传说是汨罗人民千百年来千锤百炼,逐步完善而流传下来的文化结晶,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听众。


出版的屈原传说相关书籍.JPG

 

主要特征与价值

 

屈原传说作为独特的文化事象,主要流传在汨罗江下游两岸,两千多年来,人们口耳相承,生生不息,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艺术性、传承性、历史性、思想性等特征。

1、历史价值:屈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然而关于他的记载,仅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而已,屈原一生中很多地方成为了历史之谜。屈原的这些故事,只要剔除后人因为爱憎分明而附会的神话成分,正好弥补了史料之不足,比如屈原来到汨罗的时间、在汨罗居住的时间、投江殉国的时间等。

2、文学价值:屈原的作品“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汨罗是楚之旧地,屈原的故事就包含了楚语、楚声、楚地、楚物,且语言精炼、便于口述、用词通俗、方言丰富、感情浓烈、爱憎分明、形象丰满、跃然口中,是一部优秀的口头文学遗产。

3、科研价值:屈原的故事对研究屈原的生平、作品、时代背景和汨罗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还开展了对故事本身的研究。

3、教育价值:屈原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忠君,同情人民,上下求索等崇高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坚持艰苦奋斗皆是极生动的教材,是汨罗人民千百年来的精神食粮之一。


传承人刘石林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城市1对1》栏目讲述屈原的故事.jpg

 

保护、传承与发展

 

“屈原传说”是汨罗人们将屈原与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互联系起来而创作和传承的以抒情和表意的民间文学。为了抢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理编印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汨罗县资料本》等三套集成,收录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故事20余篇。2007年,我们对原有库藏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梳理,整理有关屈原的传说、故事60多个,书籍5部,电影2部。到目前为止,共举办有关屈原文化论坛13次,整理出版了《屈原的传说》、《汨罗江畔屈子祠》、《屈原的故事》、《渔街志》等专著8部,论文20余篇。

作为屈原重要传承地的汨罗,已基本建成以屈子祠、屈子文化园为代表的2平方公里的文化园核心区;正在积极建设屈原文化研究院、中国诗歌交流中心、国际龙舟竞渡中心、屈原传说传习基地等重大文化项目。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内,汨罗将成为中国具有鲜明楚文化特色的文化高地和旅游胜地。


传承人刘石林上湖南经视《越策越开心》栏目讲述屈原的故事。.jpg

在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启动仪式上,传承人任建云给城关一小学生讲述屈原的故事.jpg

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在屈子书院讲授屈原相关故事.jpg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